首页 > 养生聚焦 > 健康科普 > 别让唠叨把关爱变了味道

别让唠叨把关爱变了味道

来源:养生咖    阅读: 212 次
字号:

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

手机查看

李阿姨退休后,有了更多时间照顾身体欠佳的老伴儿钟大爷。起初,钟大爷的身体和精神状况都有了好转。可一段时间后,李阿姨发现,钟大爷不但老毛病不见好,身体还三天两头出问题:感冒、发烧、血压高。去医院检查时,李阿姨听到钟大爷和医生抱怨说,自己老伴儿实在太能唠叨了,耳朵天天被轰炸,“到时间吃药了”“这个不能吃,伤胃”“别出去了,这么折腾一会儿你就该难受了”……时间长了,一听到李阿姨唠叨,他就觉得头疼、胸闷、喘不上气。

别让唠叨把关爱变了味道

李阿姨没想到,自己的关心念叨成了钟大爷健康的“绊脚石”。曾有研究对9875名丹麦男女长达11年的跟踪调查发现,常被妻子、女友、孩子甚至邻居唠叨的男性,中年死亡的风险会加倍。研究人员指出,唠叨会对他人产生不良的心理和生理压力,如不被信任感、被控制感,长期处在这样的压力下,可导致心脏病和免疫系统减弱,危害身心健康。

西南大学心理学部教授汤永隆解释,唠叨其实是一种不断重复地指责,裹上了关心、提醒、评价等外包装。根据唠叨的内容,一般有三种类型:针对能力高低,上司对下属或是同事之间的念叨,多数属于这类,如“这个问题已经强调了很多次,为什么还出现”;针对缺乏的物质或精神,如老师对学生的念叨,“这个公式很重要,一定要记住”“这道题是必考题,大家要把过程背熟”;针对行为的匹配度,像老夫老妻间、父母对孩子的念叨,被唠叨对象的行为没有符合唠叨人的想法和预期,“不要爬那个栏杆,太高了危险”“不要捡地上东西,很脏”。生活中,往往一次唠叨就能包含三种类型,在这样高频率的言语轰炸下,被唠叨的人自然会产生烦躁情绪。汤永隆说,烦躁是一种负面情绪的外在表现,被唠叨的人被反复地戳中痛点,无法摆脱又不能立刻改变现状。这种对自身能力的不停否定和对自由的约束,会让听者产生强烈的压抑感和不安全感,认为自己的感受和存在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,心里出现紧张、焦虑甚至抑郁。被人唠叨时,应该如何进行有效沟通呢?

1.正面看待。一个人不会和陌生人或不熟悉的人唠叨,被唠叨的人应以正面的心态对待出于好心或提醒的唠叨。

2.明确告知。心平气和地告诉对方,已经知道了对方的需求和期望,并冷静地分析是否真的需要改变后,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分享给对方,用平和的方式阻止唠叨发生。

3.暂时离开。当双方情绪都不太稳定时,被唠叨的人可选择适当地回避和离开,避免升级成冲突、争吵,等彼此恢复平静后再做讨论。

当在与人沟通的时候能够做到以上这三点,那么不管对象是谁都可以保持良好的沟通形象,下次可以取得更好的进展。


【版权声明】本文为生命时报独家授权的原创文章,请勿转载、抄袭或改写。

今日头条
常见疾病
医界要闻
健康科普
医疗资讯
曝光台